中国驻比利时大使费胜潮在《欧盟记者报》发表署名文章《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 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汇聚和平合力》
2024-08-01 10:10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乌克兰外长库列巴723日至26对中国进行访问。乌克兰危机持续延宕至今,已造成太多伤亡和损失。和平、安全不应只是新闻媒体的“热词,更不能仅停留在地区人民的祈盼中,而应成为各国对外政策的底层逻辑。面对动荡不靖的国际局势,世界各国必须答好“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这一重要命题。

十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国际地区组织的支持赞赏。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写入90余份双多边文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共识。近日,中方发布《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进展报告》,帮助各方更加深入理解倡议作为安全领域国际公共产品的现实意义和独特价值。

尽管国际地区形势风云变幻,中国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一以贯之、清晰明确,即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中国始终认为,各国安全不可分割,即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可分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安全与发展不可分割。

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参与方,但中国没有隔岸观火,而是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实现和平发挥积极作用。只要和平还有一线希望,就不应轻言放弃;只要谈判能早一天重启,各方的损失就能少一分。为避免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升级,世界各国应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共同破解安全困境、汇聚和平合力。

汇聚和平合力,应遵循“四个应该”。20223,习近平主席在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指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四个应该”是逻辑清晰、体系完整的冲突解决方案,既指出解决问题的整体方向和框架,又阐明具体实施和落实细节;既兼顾各方利益关切、维护了公平正义,又明确各方责任义务,将有效限制冲突进一步恶化升级。

汇聚和平合力,应坚持政治解决。历史证明,任何冲突和战争都不是在战场上结束的,而是终结在谈判桌上。中国始终坚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事实证明,拉一派打一派,制造阵营对立的“小圈子”,不仅无助于危机解决,反而会延宕危机,甚至造成局势升级、影响外溢。国际社会要为俄乌双方恢复直接对话谈判创造条件,其中大国更应发挥正能量而非负作用。中国愿同各方共同努力,不断为政治解决危机积累条件,主张在条件成熟时召开俄乌双方认可、各方平等参与、公平讨论各种和平方案的真正的国际和会。

汇聚和平合力,应立足实际行动。中国人常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不能一边声称反对战争,一边又四处拱火浇油;一边声称维护和平,一边又肆意挑动对抗。提供大批武器,挥舞制裁大棒,大肆抹黑他国,试图趁乱渔利、转嫁危机……这些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只会为解决危机制造更大障碍,给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发展带来更大恶果。世界各国应摒弃冷战思维、阵营对抗、零和博弈的过时理念,鼓励俄乌双方谈起来,而不是打下去,以实际行动给和平一个机会。

国际形势愈加纷繁复杂,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愿望和呼声愈加强烈。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与所有爱好和平、致力发展的国际社会成员一道,积极践行全球安全倡议,为促进人类共同安全、世界持久和平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