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
各位使节,各位将军,
中国驻欧盟使团军事代表颜文京少将,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武官陈丽峰大校,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出席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和中国驻欧盟使团联合举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招待会。感谢各位来宾长期以来对中比、中欧关系,特别是安全和防务领域的支持和帮助。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安全成为时代“热搜”词。不知道这是不是职业外交官和武官们“太过努力”或“不够努力”的缘故。
十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上个月,我们隆重集会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中国安全观的核心要义一以贯之、清晰明确,即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中方始终认为,各国安全不可分割,即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不可分割、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不可分割、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不可分割、安全与发展不可分割。国际关系的事实反复证明,战争和制裁不是解决争端的根本之道,对话协商才是化解分歧的有效途径。
开战容易止戈难。中方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也只有对话协商才能实现普遍安全、共同安全。中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从中国倡议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和实践中可见一斑。
2022年3月,习近平主席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时,提出应对乌克兰危机的“四个应该”,即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会晤时又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冲突战争没有赢家;二是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办法;三是大国对抗必须避免。2024年5月,中国和巴西共同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共识》文件,呼吁有关各方遵守局势降温的“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强调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呼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局势降温缓和,获得一百多个国家积极回应。也是在2024年5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再度就乌克兰危机阐明中方原则立场,强调中国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参与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而是一直在为实现和平发挥积极作用。以谎言和虚假信息对中国横加指责,不仅无助于解决危机,只会使危机延宕。早日停火止战符合各方利益。中方愿与各国、各国际和地区组织共同努力,推动这场令全球各地百姓深受其苦的危机早日政治解决,让和平的曙光早日到来。
巴以冲突是又一场人间惨剧,中欧都对冲突受害者深表同情。习近平主席指出,巴以冲突这场悲剧延宕至今,是对人类良知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有所作为。我们呼吁推动加沙立即实现全面、可持续停火,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重启“两国方案”,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和平。
中国是始终珍惜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国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长城同时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军事防御性的象征。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国家,也是五大拥核国家当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世界和平安宁的中流砥柱。
世界虽动荡不安,但中比、中欧和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安全、发展的渴望愈加强烈。中比、中欧携手应对全球安全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将继续深入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不会赞同选边站队、集团对抗和“新冷战”,更不会站在对抗、冲突、战争一边,而是坚定站在对话、合作、和平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全球安全倡议的忠实实践者,将继续守护好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和平与安宁,也将一如既往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为促进人类共同安全、世界持久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