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接受《外交世界》杂志专访
2020-03-17 21:37

  2020年3月13日,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接受《外交世界》杂志专访,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经验、国际抗疫合作等情况,并就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是否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中欧卫生及经贸合作等回答了记者提问。3月16日,杂志官网刊登了采访内容,全文如下:

 

  1、问:新冠疫情是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措施。毫无疑问,中国在应对疫情方面的经验对于全球抗击可能爆发的疫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疫情,并逐步进入恢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阶段,但我们看到比利时和其他欧洲国家确诊病例却急剧上升。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抗击疫情的速度、规模和效率中学到什么?

  曹大使:中国的抗疫经验,我概括为四个“强”。

  一是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筹划建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中央最高层会议、及时作出重要指示。不久前,他亲自赴武汉考察,走访社区、医院和疾控中心,现场指导抗疫工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果断对1100万人口的武汉实施“封城”举措,制定了一系列最全面、最严格且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是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全国形成联防联控体系,共同打好防控疫情这场阻击战。19个省份对口支援武汉和湖北各地市,调拨应急物资。全国4.2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军队抽组4000名医护人员奔赴抗疫最前线。2家专门医院在10余天内拔地而起,多家方舱医院火速改造使用,做到重、轻症患者应收尽收。

  三是强大的凝聚力。在大型疫病面前,人类每一个个体都是非常脆弱和渺小的,但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够战胜它。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驰援武汉,成为“最美逆行者”;社区志愿者们日以继夜地排查居民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生活服务;企业一边抓防控,一边组织复工复产;居民们响应号召,自觉居家隔离。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在主动牺牲小我,以自己的方式为战疫做出贡献。

  四是强烈的责任感。中方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务实高效的速度,与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和诊疗方案,开展临床医疗和药物研制等合作。我们积极支持疫情严重国家应对疫情,并同欧盟举办了多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治电话会,这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应当说,这些经验是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付出巨大牺牲才获得的。世卫组织考察组组长艾尔沃德博士说,中国防控疫情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方法。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也表示,中国的抗疫经验值得各国学习。各国国情不同,防控方式未必完全一样。我们希望各国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这场疫情,珍惜并用好中国创造的“窗口期”,及早重视,主动防控,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

 

  2、问:疫情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是什么?有限的短期经济影响(如商业活动和工业产出的减少)是否会改变2020年中国经济前景?

  曹大使:从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会对中国经济运行增加不少压力,尤其是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行业,但这种影响是局部、暂时的。

  一是经济基础牢。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拥有超过14亿人口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中国经济不是一叶一舟,而是万吨巨轮,经得起风吹浪打。

  二是发展活力足。中国的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许多消费只是被疫情延期,疫情结束后积累的消费与投资需求会再次释放。同时,疫情也释放了智能制造、在线消费、网络教育等新兴产业、新型商业模式的潜力。

  三是政策保障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会议,提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五项重点工作。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鼓励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降低融资成本、税费优惠、保障用工等,为企业复工创造有利条件。有这些政策举措的坚强保障,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3、问:近期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决克服疫情影响,在2020年前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这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目标提前了10年。我们看到更多的努力和资源向抗击疫情倾斜,是否对中国脱贫目标产生影响?

  曹大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现了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为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为“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特别是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在望。

  今年是我们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如期完成对人民的承诺。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就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出重要部署。我们将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在重点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创新工作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对于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地区,将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对中国和世界将具有重大意义。

 

  4、问:今年是中欧关系至关重要的一年,原计划要举行两次峰会。请问欧盟和中国将如何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加强合作?疫情是否会改变今年内签署《中欧投资协定》的时间表?

  曹大使:自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分别与法德两国领导人通话,李克强总理也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通话。中方及时透明地向包括欧方在内的国际社会通报疫情。双方卫生专家多次举行视频会议,深入交流疫情形势和抗疫经验。中比双方围绕抗击疫情等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也在有序推进。越是在困难时期,中欧之间沟通与合作就越发珍贵,更能体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刻内涵。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今年双方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疫情仍在蔓延,但双方推进谈判的步伐并未受到影响,而是在提速。就在上周,双方通过视频会议举行了第27轮谈判,这充分展示了中欧双方如期达成协议的意志和决心。我们始终积极推动谈判,我认为达成一份高水平的、平衡的投资协定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将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5、问:在当前抗击疫情期间,中国向巴基斯坦、伊朗和其他国家提供了物质援助,表明了中国是维护和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发展的负责任大国。中国应对2014—2015年埃博拉疫情得到了世卫组织的称赞。未来,中国打算如何在全球卫生治理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曹大使:疫情发生以来,国际社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我们宝贵支持。10多个国家领导人与习近平主席通话,柬埔寨首相、蒙古国总统专程访华,17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向我们致电致函,对中国抗疫行动表示慰问和支持。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民间团体向我们捐赠医疗物资,为抗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尽管中国仍处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但我们仍向疫情比较严重的、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决定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近年来连续出现的埃博拉、甲型H1N1病毒等公共卫生事件一再表明,唯有多边主义、全球治理、国际协调才能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单边主义、隔岸观火、消极应对最终损害的注定是本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未来的全球卫生治理中,中国将继续秉持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坚定支持世卫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和协调、引领作用,与国际社会一起为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做出积极贡献。